本文共 1483 字,大约阅读时间需要 4 分钟。
谈起MAC地址,不得不说一下IP地址。IP地址工作在TCP/IP
参考模型的第三层网络层。IP地址专注于网络层,将数据包从一个网络转发到另外一个网络;而MAC地址专注于数据链路层,将一个数据帧从一个节点传送到相同链路的另一个节点。定位网络中的计算机的位置,最常用的有域名地址
、Ip地址
、MAC地址
三种方式,它们分别对应于OSI模型中的应用层
、网络层
、数据链接层
。通常IP地址是不断变化的,而MAC地址是计算机的物理网卡唯一对应的地址,好比每个人都有唯一对应的身份证号码一样具有唯一性。
MAC(Media Access Control,介质访问控制)地址,也叫硬件地址,长度是48比特(6字节),由16进制的数字组成,分为前24位和后24位:
前24位叫做组织唯一标志符(Organizationally Unique Identifier,即OUI),是由IEEE的注册管理机构给不同厂家分配的代码,区分了不同的厂家。 后24位是由厂家自己分配的,称为扩展标识符。同一个厂家生产的网卡中MAC地址后24位是不同的。 MAC地址对应于OSI参考模型的第二层数据链路层,工作在数据链路层的交换机维护着计算机MAC地址和自身端口的数据库,交换机根据收到的数据帧中的“目的MAC地址”字段来转发数据帧。在一个正常的网络通信过程中,IP地址和MAC地址相互搭配,将客户端的数据包进行层层转发直到服务器接收此数据包。这里举个例子更方便我们对IP地址和MAC地址的理解。
客户端访问服务器端 可以从下图中可以选择A->B->C->F->G
路线,也可以选择A->B->E->F->G
路线。 通过MAC地址将数据包层层转发
,以上图为例,当客户端发送数据包到交换机时候,除了携带有客户端的IP地址和服务器IP地址,还包含了客户端的MAC地址以及将要转发到交换机的MAC地址。这样以来通过MAC地址就将数据包从客户端传递到了交换机,类似的交换机在通过自己的MAC地址和A节点路由器MAC地址,将数据包发送到A路由,以此类推,一直将数据包传递到服务器上。而这个包含转发前机器的MAC地址与转发到机器的MAC地址的信息叫做数据链路层的协议数据单元
,也叫做数据帧。 当服务器端接收到客户端请求会创对话处理此请求,处理完毕发送响应数据包给客户端如下图所示:
客户端请求到服务器一共有以下几个阶段:
在你上述2
、4
步骤如果失败将会进行重试,直到对方接收到数据包并返回成功的响应。
转载地址:http://dgnwz.baihongyu.com/